
詳情
序號 | 弊病種類 | 產生原因 | 排除方法 |
1 | 掛流 | 1、涂料施工粘度低,涂層過厚。 2、噴涂距離太近,噴槍移動速度太慢 。 3 、噴槍口徑太大。 4 、噴涂空氣壓力不均。 5 、涂料中含有密度大的顏料 ,攪拌不均。 6、被涂物表面過于光滑。 |
1、調配好涂料粘度 ,涂層厚度一次不能超過 30 µ m。 2 、噴涂距離為150mm-300mm 并控制適當的噴槍移動速度。 3 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口徑噴槍,一般為1.5mm -2mm。 4 、施工中保持穩定的空氣壓力。 5 、施工中涂料要多次充分攪拌均勻 。 6、應保證被涂物表面適當的粗糙度,各層之間仔細打磨。 |
2 | 滲色 | 1、底層未干即涂面層涂料。 2 、有色硝基底上涂聚酯漆。 |
1、底層充分干燥后再涂面漆 。 2 、底層涂料和表面涂料配套使用 。 |
3 | 發白 | 1、施工濕度大,溫度高,溶劑揮發快。 2 、施工中油水分離器出現故障,水分帶入涂料。 3 、稀料溶解力不夠,使涂料的樹脂析出變白。 |
1、調整施工環境中的溫度或濕度,并加入防潮劑或慢干水。 2 、修復油水分離器 ,避免水進入涂層。 3 、選用配套稀料。 4 、戴布手套作業 ,將手汗沾污處打磨干凈。 5 、基材含水率要求與當地木材平衡含水率相當。 |
4 | 起皺 | 1、底面干速不一,外干里不干,即易起皺。 2、涂料施工粘度過大,涂層過厚。 3 、采用不配套稀料。 4、噴槍油量太大,距離太近。 5 、固化劑的量加入太少。 |
1、注意使用底層快干,面層干速稍慢的涂料。 2 、施工中涂料粘度要適中,且控制好涂層厚度。 3 、選用配套稀料。 4 、合理調好油量和距離。 5 、正確按重量比操作。 |
5 | 桔皮 | 1、溶劑發揮快,涂料流平不好 。 2、噴涂粘度過大。 3、噴槍嘴口徑大,涂料粘度高。 4、噴涂距離不當,空氣壓力不足 ,涂料霧化不好。 5、被涂物表面處理不平整 ,影響涂料流平性 。 6、涂料或稀料中吸收有水分。 7、稀料不配套。 |
1、合理選用稀料。 2、調配好適當噴涂粘度 。 3、選擇合適口徑的噴槍。 4、空氣壓力及霧化效果適中 ,調整好噴涂距離。 5、保證被涂物表面平整 。 6、剩余涂料或稀料注意密封 。 7、配套使用稀料。 |
6 | 咬底 | 1、底層與面層不配套,如硝基底漆,聚酯面層。 2、底層未干就涂面層涂料。 3、底漆一次性重涂過厚。 |
1、底層與面層涂料注意配套使用 。 2、同一類型的涂料 ,底層實干后再涂面層涂料。 3、不宜過厚,一次涂層不超過30 µm。 |
7 | 針孔 | 1、涂料施工粘度過高,攪拌時間過長,空氣進入涂料中放不出來。 2、被涂工件表面有油污、水分。 3、噴涂空氣壓力大,口徑小,噴涂距離遠。 4、涂層太厚,溶劑揮發困難。 5、施工地溫度高,濕度大。 6、噴涂過薄,無流平余地。 7、噴涂距離遠,空氣壓力大,噴槍口徑小,涂料到達表面溶劑己揮發,涂層不能流平。 8、涂料過期變質,樹脂和顏料析出,造成返粗現象。 9、涂料和稀料不配套,溶解力不夠。 |
1、涂料施工粘度調配適當,并放置一段時間后再使用。 2、工件表面處理干凈后再施工。 3、調整空氣壓力 ,一般0.6MPA,掌握好噴涂距離。 4、一次涂層不能太厚,應不超過30μm。 5、適當添加防潮劑,嚴格按重量配比。 6、配套使用固化劑,嚴格按重量配比。 7、配套使用稀釋劑。 8、定期排油水,檢查分離器。 |
8 | 粗糙 | 1、被涂表面未清理干凈。 2、噴槍口徑大,空氣壓力小,涂料霧化不好。 3、施工環境不清潔,室內灰塵多。 4、過濾網篩孔太大,涂料結皮、碎塊混入其中未除。 5、噴涂工具不潔凈。 6、噴涂過薄,無流平余地。 7、噴涂距離遠,空氣壓力大,噴槍口徑小,涂料到達表面溶劑己揮發,涂層不能流平。 8、涂料過期變質,樹脂和顏料析出,造成返粗現象。 9、涂料和稀料不配套,溶解力不夠。 |
1、處理被涂物表面的灰塵、雜質。 8、注意檢查涂料的生產日期,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 |
9 | 氣泡 | 1、被涂物表面有油污、水分。 2、涂料本身耐水性差。 3、木材含水率高,不經干燥處理就施工。 4、稀釋劑選用不合理,揮發太快。 5、環境溫度太高、濕度太大、通風不良。 6、涂層過厚,溶劑揮發困難。 7、空壓機及分離器水份分離不好。 8、固化劑加入油漆中攪勻后,放置時間不夠。 9、空氣壓力過高,涂料中混入空氣過多。 |
1、使被涂物表面保持干爽潔凈。 5、避免干燥物的涂層放在高溫、高濕的位置并保持良好通風。 |
10 | 失光 | 1、被涂物表面潮濕或有酸、鹽、堿等物質。 2、涂料和稀料中混有水分。 3、被涂物表面過于粗糙,對涂料吸收量大,涂層太薄。 4、現場環境濕度大,大于90%,涂層極易發白失光。 5、現場溫度太低,干燥太慢,水聚在表層造成失光。 6、空壓機中的水分清除不凈,混入涂層中產生弊病。 7、稀料用量過多。 |
1、處理好被涂物表面的雜質。 2、妥善保管好涂料,防止混入水分。 3、注意打磨砂紙的粗細,保證被涂物表面平整。 4、調整室內溫度或停止施工。 5、施工環境溫度一般在10℃以上。 6、空壓機氣體中的水分,保養油水分離器。 7、按正常配比施工 。 |
11 | 開裂 | 1、面層涂料硬度高,柔韌性差。 2、底涂層過厚,沒干透就涂面層。 3、催干劑太多,表層干速太快。 4、涂料不配套,底面層的硬度相差太大。 5、面層涂料耐候性差。 6、涂料過期,顏料與樹脂分層,攪拌不均易裂。 7、環境惡劣,在有害氣體的環境中使用。 8、面層涂料團體含量低,成膜結合力差。 |
1、選用柔韌好,硬度適中的涂料。 2、底涂層實干后,再涂面層涂料。 3、催干劑不宜太多,須使用適量。 4、底層與面層涂料注意應配套。 5、選用耐候性較好的涂料。 6、注意查看生產日期,使用時應注意攪拌均勻。 7、涂層應盡量避免在大氣污染的環境中施工。 8、注意涂料中的固體含量,揮發物不宜加入太多。 |
12 | 起皮 | 1、被涂物表面不干凈,且有其他有害物質。 2、底材與涂層之間過于光滑,涂層附著不牢。 3、底層未干即涂面層,面涂層的表面張力大,易引起底涂層脫落。 4、涂層之間使用的涂料不配套(如:硝基底、聚酯面)。 5、膩子刮涂后,表面溶劑或水分未干即涂面層。 6、木材中含水率太高。 7、木材封閉效果不夠好,空氣濕度大,吸濕太多。 |
1、被涂物表面處理應徹底。 2、底材表面要有適當的粗糙度。 3、底涂層干透后再涂面層(如硝基漆)。 4、不要選用強溶劑的涂料作面層涂料,注底面漆配套使用。 5、膩子必須充分干燥,水磨時干燥時間要相應延長。 6、木材進行干燥處理,木材含水率與當地平衡含水率相當。 7、將木材進行合理封閉處理。 |
13 | 跑油 |
1、涂料和稀釋劑中有水或有油滴落在涂層表面。 6、環境被嚴重污染。 |
1、處理好油水分離器,防止水分混入其中,或避免油,蠟落在涂層表面。 3、調整空氣壓力,以及噴槍與工件之間的距離。 4、調配好涂料的粘度。 |
14 | 漏底 | 1、涂料攪拌不均,顏料沒有攪拌起來。 2、涂料粘度低,涂層太薄。 3、操作中產生漏涂。 4、底涂層顏色深,面涂層顏色淺。 |
1、施工前注意攪拌均勻。 2、調配涂料粘度,涂層要厚薄適當。 3、按一定順序操作,避免漏涂。 4、底層、面層涂料顏色不宣相差太大。 |
15 | 砂紙紋 | 1、打磨使用的砂紙粒度較粗。 2、涂層干燥不徹底就打磨。 3、手工磨痕太深。 |
1、打磨注意選用合適的砂紙,紗布。 2、涂層實干再打磨。 3、可增加底漆涂層,磨平整后再涂面層。 |
16 | 縮孔 | 1、底涂層過于光滑。 2、被涂物表面有水、油、各類酸、堿等其他雜質。 3、被涂工件或施工時溫度低。 |
1、底涂層注意打磨處理后,再涂面涂層。 2、清除被涂物表面的一切雜質。 3、施工時溫度不能低于10℃。 |
17 | 不干打磨粘砂紙 | 1、稀料溶解力不夠 ,不能充分溶解油漆,使油漆中樹脂(-OH)與固化劑(-NCO)不能充分接觸發生化學交聯反應。 2、固化劑的量不夠,有剩余樹脂未參加反應。 3、樹脂類型與固化劑成分類型不同,不能完全參加交聯反應。 4、空氣潮濕度太大。 5、溫度太低,分子活動量不大,從而影響其干燥。 6、砂紙的沙粒排列結構不合理,以至沙塵進入砂紙中較難脫落,或砂紙型號不恰當。 7、磨砂方法不當。 8、一層涂膜過厚,或層間間隔時間太短。 |
1、選用溶解力較大的配套稀料。 2、嚴格要求配比的準確性,盡量避免隨意加減油漆或固化劑。 3、選用能充分反應交聯的配套固化劑。 4、注意工作房的濕度處理,或增設空氣抽濕裝置。 5、提高室內溫度,或延長干燥時間。 6、選用沙粒排列合理或恰當型號的砂紙。 7、按木材紋理方向順木紋砂磨。 8、采用兩次或多次施工,延長層間間隔時間。 |
18 | 起粒 | 1、作業環境較差。 2、固化劑加量太多或攪拌不均。 3、涂料中夾雜著顆粒狀的物品,未經過濾即使用。 4、超出涂料有效使用期限,或涂料分散不均。 5、涂裝不規范。 6、排塵土系統不好。 7、稀料使用不配套。 |
1、改善環境,避開污染源。 2、按要求配比,充分攪拌均勻。 3、有關容器須清洗好,使用前要選用合適濾網過濾。 4、先檢查后使用。 5、工作架、噴臺、排塵設備、輸送帶要清潔干凈。 6、改善排塵系統。 7、配套使用稀釋劑。 |
19 | 黃變 | 1、陽光直射,漆膜老化分解。 2、環境因素(如:空氣、水等) 3、高熱干燥。 4、使用非耐黃變涂料。 5、底材上有酸性或堿性物未清理干凈。 |
1、選用耐黃變涂料可減低。 2、加強家具保養措施 (如:打蠟等) 3、加熱溫度不可過高(60℃以下),時間不宜過長。 4、選用合適涂料。 5、清潔底材進行恰當處理。 |
20 | 鬼影光澤不均 | 1、噴槍被堵,出油出氣不均。 2、施工技術不好,走槍不均。 3、噴槍射幅重疊不均。 4、底層涂膜不足或被打穿產生吸陷。 5、噴涂前攪拌不均。 |
1、清洗噴槍,并注意保養。 2、提高技術。 3、注意正常操作。 4、底層噴夠油,干后打磨平整。 5、噴涂前要求攪拌均勻。 |
21 | 回粘 | 1、涂層未干即重疊或包裝。 2、交聯型涂料固化劑量不足。 3、慢干溶劑太多,溶劑揮發不完全。 4、被涂物被污染。 5、空氣不流通,受到熱氣沖擊。 6、氣候突變,濕度高或雨季施工。 |
1、涂層干透后方可重疊或包裝出貨。 2、按正常配比施工。 3、選用合適的稀料,不要添加過量。 4、被涂物須清理干凈。 5、選用通風環境,保證溶劑完全揮發。 6、延長干燥時間或適當加溫。 |
2 2 | 變色 | 1、固化劑添加過量。 2 、使用易褪色的色漆。 3、高溫干燥變色。 4、淺色涂裝受紫外線直射。 |
1、油漆按正常配比。 2、使用優質色漆。 3、干燥時防止溫度過高。 4、使用耐紫外線涂料。 |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上一個:
無
下一個:
噴涂涂層常見的弊病排除方法
上一個:
無
下一個:
噴涂涂層常見的弊病排除方法